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是说谁,是在什么时期的话
15小时前
司马懿非常的能忍,后面是怎么和曹操翻脸的
15小时前
南方降雨重心东移,南方部分地区可能会有暴雨
15小时前
刘邦死前为什么要杀樊哙,樊哙有什么过人之处
2天前
口罩放微波炉里面杀菌可以吗,其实是非常危险的行为
2天前
首页 奇闻轶事正文
谈谈:笏板是干什么用的 为什么消失了(图)
笏板是干什么用的 为什么消失了
在许多古装剧中,大臣们上朝时手里拿着一块板子,这个板也叫笏板,是他们上朝不可缺少的东西。然而,从先秦到明代一直存在着,最后却接消失在了清朝。清朝的大臣并不会拿着笏板上朝的,这也是表面上清朝大臣与前朝大臣的巨大区别。那么为什么之前使用了几千年的笏板在清朝直接消失了呢?

1、备忘录是谁写的
所谓“笏”,相当于古代的多功能笔记本。在纸被发明之前,官员们在谈论事情的时候会需要写下一些东西。东汉《释名》记载:笏,忽也,备忽忘也。简单的说就是,大臣们怕上朝议事,突然忘了自己应该说些什么,怕耽误了事情,于是把要讲的事情都写了下来。而当时用作备忘录的记事本就是这个笏板。
《礼记》:凡有指画于君前,用笏,造受命于君前,则书于笏。就因为那时候没有纸,所以只能用笏当备忘录写笔记。一般来说,笏板最初是由木头或竹子切成薄片制成的,所以“笏”就是竹字头。

2、身份等级的象征
随着时间的推移,造纸术在东汉逐渐发展起来。相比笏板,用纸写字自然更方便。但是笏板并没有正式退出,因为从先秦开始就使用了几千年,大家都习惯使用笏板,所以逐渐成为了一种装饰品,尤其是用来区分身份的。
作为一种礼仪状态,在古代,人们习惯用不同的衣服来区分不同身份的人。作为大臣们随身携带的物品,由于持有人的身份不同,笏板也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。等级较高的大臣往往是用象牙、玉石之类的东西做的,等级较低的大臣自然是用各种各样的木头或竹片做的,这已经成为一种礼仪用品。

3、唐宋以后的笏板
从唐代开始,对不同等级的人使用的笏板就有了明确的规定,这几乎成了当时帝王服饰的组成结构。笏板也不是随便使用的。因为要随身带着笏板,当时很多人直接把笏板插到腰带里。
除了之前作为备忘录,以及之后作为礼遇之外,笏板还有一个目的,那就是让大臣们在朝堂上的时候掩护自己的视线,这样就不用直视正前方的君王。
宋明两朝,上朝带笏板成为一种礼仪。如果忘记带,在大殿前失态是会受到惩罚的,导致了出现大臣之间互相借笏板的现象。

4、清朝笏板消失。
清朝是满洲建立的一个王朝。虽然明朝的许多旧制度在入关后基本得以延续,但清朝仍然大规模消除了前朝的文化影响,例如剃发、换衣就是最典型的。作为前朝服饰的重要附属品,前朝服饰已经不在了,自然笏板也就不能保留了。满族人习惯用马骑射,清初大臣大多出身于武馆。但是清朝的大臣们衣服上没有腰带,拿着笏板的时候有很多不便,所以就取消了。
清初,使用了几千年的水板直接消失了。这也是因为笏板作为历代文化的象征,在当时是不被允许的,在现实中也不太方便,所以就消亡了。
中国文明观察网_传播正能量 http://www.copcsc.org/wq/60216.html 转载需授权!
- 最新发布
- 7天热门
猜你还喜欢这些...
-
刘邦死前为什么要杀樊哙,樊哙有什么过人之处
...
-
马嵬驿兵变是什么造成的,最后用什么结局收场了
马谢义兵变”是指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,叛军攻破潼关,长安危在旦夕。唐玄宗带着杨...
-
古代的郎中有多大的权力,为什么韩信被安排为郎中
“我是国王,但我是医生,但我是戟。不听吾言,亦不用画,故回汉。”讲述了韩信在项羽...
-
张飞的武器丈八蛇矛是怎么来的,有些什么特点
张飞是刘备的哥哥,关羽的哥哥。他为刘备打了很多胜仗。当时刘备被曹操打败,带着...
-
三国这个牛人你一定不知道,刘备三兄弟的兵器都是他打造的
三国演义,卧虎藏龙。下面边肖将为您带来详细的星史介绍。我们来看看吧! 书中...
(¬_¬) 还不快点抢沙发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