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今日热点正文
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,解决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情况
我在后排随便找了个座位。本来想玩手机的,一听就抬头了。“湖南师范大学2017级社会学专业饶富江传,印象最深的是思政课,是一堂关于“爱”的课。
在那堂课上,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丁奉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思考,告诉大学生如何看待爱情,不仅吸引了很多系外的同学前来旁听,还开设了网络直播间。
近年来,湖南师范大学的思想政治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“厉害了,人生价值的力量”“岁月静好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”“一枝一叶总牵动,为志愿服务点赞”等跨次元词汇频频在学生眼前弹出,不禁感叹,“原来思政课还能这样!”
如何解决“可亲可敬,不可学”的问题
“战略视野下的思想引导,应该立足于心心相印的教学模式和细腻的课堂叙事。”在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邓艳的课堂上,有聚焦思想成人、解锁人生观、学会思考和践行中国精神的“硬核”内容;还有聚焦法治成年人、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“五重奏”,以及民法典如何保护青少年的“接地气”内容。
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作为大学新生的第一门思想政治课,不仅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道德观和法治观,还引导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困惑。
“不是学生不喜欢上思政课,而是需要换个角度学习。”在邓艳看来,学生从小就在学习马克思主义,但如果进行系统的解读,就会发现知识的盲点很多,马克思成了“最熟悉的陌生人”。
为此,邓艳设计了“大学生思想政治课”这一环节。从马克思在他的追梦——求知、革命征途中的良友、手中的良夫、改革救世的良医四个角色来看,他独立进行了文献收集、讲稿撰写、课件制作、课堂展示。
在对思政教材所有知识点的调查中,邓艳和团队成员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万个样本数据,发现学生对思政知识点和与自己生活相关的话题最感兴趣,如恋爱问题、网络道德问题等,但对理论知识点的兴趣有待提高。很多思想政治内容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崇拜,却总感觉离自己的生活很远。
为了解决案例“可亲可敬,不可学”的问题,邓艳加入了“现场连线模式”这一特殊环节。她会邀请毕业生在课堂上用视频连线的方式讲述脱贫的故事。在她看来,发挥同辈群体效应,可以让很多“高大上”的道德品质“接地气”。学生会觉得这些素质不是遥不可及,身边很多同龄人都能做到。
中国文明观察网_传播正能量 http://www.copcsc.org/hot/67988.html 转载需授权!
- 最新发布
- 7天热门
猜你还喜欢这些...
-
国内元宇宙到底发展的怎么样了,还要多久才能成长
国内的元宇宙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才能成熟。未来,有必要加强对超宇宙公共治理政策...
-
如何看待现在的假期不足,从心理学分析假期对工作很重要
...
-
怎么让年轻人爱上文化考古,成为现在最主要的任务
...
-
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喜欢看他人日常,背后折射出一种什么现象
...
-
怎么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,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
...
(¬_¬) 还不快点抢沙发!!!